学院新闻

【教育教学大讨论】蔡晓航老师:不“安分守己”的老师

在新文科建设发展大背景下,文学与传媒学院以“知行合一,立德树人”为宗旨,深入推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充分发挥教师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激发全员育人工作内动力,形成教师全员参与、知行合一的良好的育人氛围。文传学院对多位优秀教师进行了采访,深入了解了“三全育人”改革下老师们的教学理念和做法,也希望可以以此促进学院老师和同学们的交流。蔡晓航老师,文学与传媒学院传媒系专任教师之一,除了日常的教学工作,他还负责学生的实习实践工作,并兼顾指导学生参赛,如粤光杯、大广赛等比赛。与传统的教师角色不同,不“安分守己”,勇于跳出思维的墙,是他身上最大的特点。

蔡晓航老师是在2014年转到传媒系,主要负责研究纪录片、影视技术等方面工作,在新媒体技术领域也有所涉猎。在谈到与新媒体技术结缘时,蔡晓航老师回忆道:“其实以前我是做开发类的,例如网站的设计开发,包括软件的编码和设计等。后来我发现开发这一块是属于比较底层的,在应用和呈现上很难让人直接看出来。再加上我对媒体这一块比较感兴趣,所以逐渐转向于应用型的创作和设计领域。”从2009年接触视频编辑到现在,蔡晓航老师不断地去学习新的技术,尝试新的领域,同时利用自己的学术背景融入更先进的教学理念。在要求自己创新的同时,也鼓励学生有新的突破。从尝试制作动画片、新媒体S5互动作品,再到实拍加动画的创新,他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社会是多元的。我鼓励并且希望给同学们带来一些新的知识,想利用我的专业优势来给大家带来新的体验,构建新的知识的体系。”蔡晓航老师一直秉承着这种教学理念,并运用到教学和实践上,他成立的“玩效”工作室吸引了很多同学加入,并得到学院的设备、场地等支持。“玩效”工作室专注于“利用特效,玩转特效”,探索新技术,提升影视作品水准。蔡晓航老师利用工作室把一些有兴趣,敢于挑战的同学吸纳进来,与技术相对较好的同学组合在一起,创意和技术的结合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在创作中就会有更好更优秀的作品诞生。同时他也一直主动为学生创造外出实践的机会,“只要有机会,我都会带工作室的一些成员外出实践,包括一些宣传片拍摄,服务社会的活动或者项目,我都会带着他们一起去参与。”

每一年的毕业设计对蔡晓航老师来说都是一次提升,一次突破,他不断地“破旧立新”,探索作品新形式。蔡晓航老师第一次指导的毕业作品——《城韵》,就荣获第八届“粤光杯”学生影视作品大赛最佳创意奖,同时也收获了多方的认可。这组作品主要以快剪形式展现东莞城市风貌,形式新颖,内容充实,视觉效果出色,赢得了东莞市委宣传部的关注和推广,在东莞本土社交媒体传播中取得了不错的反响。后来的毕设指导中,蔡老师还尝试了不少类型的创作,比如后来的新媒体式纪录片《见圳白石洲》,以深圳白石洲拆迁为视角,呈现城市化进程中人们的际遇、态度和选择。

在制作毕业作品的过程中,蔡晓航老师始终“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意见想法为主,并尽老师最大的能力去帮助他们完成属于自己的作品。这种师生文化氛围,也是传媒系老师们多年来形成的共识之一。讲到最深刻的一次毕设制作,蔡晓航老师也不禁动容。他说:“我们拍摄过一部真实事件改编的剧情片《无水之鱼》,那一次的感触很深。三天的拍摄,时间很紧,我是全程跟着。当时是冬天拍摄,最后因为摄像机和摄影师的关系,我亲自上阵去帮他们拍了一些素材,包括半夜的无人机拍摄镜头。因为某些特殊原因,学生拍摄风险较大,成本较高,所以我想尽量地给大家提供一些便利。”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也会遇到很多困难和阻碍,当时有一个镜头,因为演员小女孩的情绪出现了一些问题,所以蔡晓航老师和同学们坚持拍摄到半夜三点,直到天亮拍摄完最后一个日出镜头。“当时大家都累瘫了,但无论如何我们都能咬着牙坚持,完成了这个作品,最后也获得了粤光杯的最佳剧情片。”在他心中,克服万难帮助学生完成一部真正属于自己的作品始终排在第一位,毕设不仅对学生是一种成长,对老师亦然如此,每一年的磨练让蔡晓航老师把他的教学理念打造得更加成熟,把作品以一种更加完美的形式展现出来。

除了家人以外,学生或许是蔡晓航老师相处时间最多的人,“我愿意跟学生待在一起,他们年轻的心态会感染到我,这种相互的促进也能促使我敢于创新、保持活力。”也因为这样,他受到很多同学的欢迎,在一起工作、学习、娱乐的过程中,他们相互吸引、相互促进。在蔡晓航老师眼里,学生和自己的孩子是一样的,他希望不管是他的孩子还是学生,都可以从他这里收获积极的人生态度,敢于去挑战的这种精神。所以他非常注重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他始终以朋友的身份和学生相处,也希望创造一个无拘无束、开放交流的师生氛围。

在教学指导学生的过程中,蔡晓航老师希望学生们要顾及身边的一些事物,如亲情、友情,还要顾及如何让自己活得更有意义,而不是荒废人生。所以他在当班主任的时候,他都会提醒学生大学四年的规划是非常重要的。“我对学生的期望就跟对自己子女期望一样,希望他们的人生是开心的、有价值的。如何把握自己的时间是每个人都需要学习的,像我也喜欢玩游戏,但我的态度可能不太一样,它除了是一个爱好,它也涉及到传媒、社会和心理研究,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每一次的指导,每一次与学生的交谈都承载了蔡晓航老师对学生的激励和理念的传递。教学的艺术恰恰在此,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彼此成就,共同进步。

    副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