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文学与传媒学院国际学术周活动圆满举行

为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国际化水平,着力打造国际化办学特色,20241014-24日,文学与传媒学院邀请国际知名学者、英国斯特灵大学翻译与跨文化研究中心主任Saihong Li教授为全院师生开设了国际学术课程及国际学术讲座。全院300多名师生参加本次国际学术周活动。

一、国际学术周之国际课程

Saihong Li教授为师生们呈献了题为“Cultural Communication”的系列专题课程。专题课程分四次开展,合计八课时。

在此系列课程中,Li教授以其深厚的学术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深度聚焦于跨文化交流的精髓所在,细致入微地解析了“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和“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的核心要义,以及“pragmatics and translation”在实际应用中的关键作用。课程不仅阐述了理论知识,更着重强调了培养跨文化意识对于提升翻译实践与促进国际间有效沟通的至关重要性。

Li教授指出,翻译不仅仅是语言文字的转换,更是文化意义的传递与理解。她通过生动的案例分析和互动讨论,引导学生们认识到,在翻译过程中,深入理解源文化与目标文化的差异,准确把握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与语境,是确保翻译准确性与地道性的关键所在。同时,她也鼓励学生们积极培养跨文化敏感性,学会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灵活调整翻译策略,以促进不同文化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

此次Saihong Li教授的授课,不仅为文学与传媒学院的师生们提供了一次难得的学习与交流机会,更为学院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与全球胜任力人才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进一步推动了教育国际化的进程,拓宽了学术交流的边界。

二、国际学术周之学术讲座

1024日晚,Saihong Li教授还通过腾讯会议为师生做了题为“英国文学中的食物文化(Food Culture in English Literature)”的学术讲座,由科技英语系主任李玲玲博士主持。

在本次精彩的讲座中,Saihong Li教授深度聚焦于经典文学作品《艾玛》的翻译研究,巧妙地将理论探索与实践分析相结合。她不仅深入剖析了the Eagletons Marxist CriticismHouses TQA翻译理论,还生动展示了这些理论框架如何被巧妙地应用于《艾玛》这一文学作品的翻译实践之中,为学生们揭开了翻译艺术背后的深厚学理。

为了更精准地把握翻译过程中的微妙变化与差异,李教授专门构建了一个涵盖《艾玛》多个译本的大型语料库。这一举措不仅体现了严谨的学术态度,也为深入分析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讲座中,她特别强调了食物翻译作为文化传递与时代变迁镜像的重要性,通过细致入微的对比分析,揭示了翻译不仅是语言转换,更是文化适应与社会变迁的反映。

以“wedding cake”的翻译为例,李教授生动阐述了在七八十年代的中国,由于蛋糕这一西式甜品尚未广泛普及,译者巧妙地将其译为“喜饼”,既保留了原文的喜庆氛围,又巧妙适应了当时读者的文化背景和认知局限。这一案例不仅展现了译者对时代特色的敏锐洞察,也体现了翻译作为文化桥梁的灵活性与创造力。

进一步地,李教授的对比分析还揭示出,不同时期的译者们如何运用多样化的翻译策略和创新手法,不仅准确传达了原著的文学精髓,还巧妙映射出小说中描绘的社会经济状况与阶层特征,使读者能够跨越时空界限,感受到原作丰富的社会历史背景。

这场讲座不仅是一次理论与实践交融的学术盛宴,更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提升翻译认知能力的宝贵平台。通过李教授的精彩讲解,学生们不仅学会了如何运用翻译理论指导翻译实践,还深刻理解到翻译活动背后隐藏的文化交流与时代变迁,为他们在翻译领域的深入探索与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此次学术周活动是文传学院响应学校国际化发展的重要举措,旨在进一步拓宽教育国际视野,深化对外开放合作,积极引入全球教育资源,培育具备国际视野及全球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

图文来源:李玲玲、张放;初审:王思琦;复审:张放;终审:阎江


    副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