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初夏好风光,花开时节又逢君。5月25日,文学与传媒学院2004届校友毕业20周年返校聚会活动在莞城校区热辣滚烫举行。7个班124名校友回到母校重访黄屋岭,分享母校荣光、感念师恩绵长,重温大学时光、共叙同窗情谊。这是2016年文学院与外语系重组成立文学与传媒学院后,第一次举办大规模的全年级校友集体返校活动。
文学与传媒学院院长郑坚、学院党委书记阎江,教育学院(师范学院)院长余意,张放、刘家昌、段观宋、罗碧波、文显华、鲁硕、孟颖、周红兵、郑阿平、李缨、张科平、朱华飞、冯丽霞等16位老师与校友们欢聚一堂,共叙师生之情。
师生情:点赞校友工作成绩 永做校友坚强后盾
郑坚对校友们返校相聚表示热烈欢迎,向校友们送上亲切祝福。郑坚表示,各位校友二十年来,经历了挫折,经历了收获,已经从青涩迈向成熟,成为东莞大地、大湾区各行各业的骨干脊梁。今天是毕业20周年的总结,也是新的未来的开端,希望各位校友继续支持母校母院建设发展,奉献热心肠。同时,母校母院永远是各位校友的坚强后盾,永远支持我们的校友。
孟颖、周红兵、罗碧波、鲁硕等老师先后发言,表达了师长对校友们成长发展的关心牵挂,点赞表扬了校友们取得的工作业绩,祝愿校友们在今后发展更顺、成就更大。
外语系老教师黄光大教授因病未能参加集体活动。外语师范班校友得悉后,安排校友代表到黄教授家中探望慰问,送上祝福。
同窗情:阔别多年今又重逢 心手依旧紧紧相连
半月风雨突放晴,天公作美人更欢。毕业20年后归来母校,面对阔别多年的同窗好友,校友们脸上洋溢着重逢的笑容,激动万分感慨不已;虽然彼此在不同的人生道路上奋斗着,但见面之后依旧心手紧紧相连,畅谈二十年来的生活和工作。
2017年东莞市优秀教师、2004届外语师范班校友蔡文婷作为校友代表发言。她表示,感谢母校对我的栽培,在母校接受了系统的英语教育专业训练;感谢各位老师们,他们不仅是学术上的导师,更是人生道路上的引路人;也要感谢同学们,在这20多年里,我们共同经历了许多风风雨雨,也共同分享了无数的欢乐和成功。我们相互支持、相互鼓励、相互学习,共同成长为一个团结、互助、进取的群体。
聚会活动中,校友们表演了多个怀旧节目,穿着复古服装跳起当年热舞,唱起2000年代发行的英文歌曲,还有至今仍难以分清的三胞胎同学登台亮相……这些满满的记忆点,勾连起校友们无尽的回忆和青春的情怀。2004届校友捐植了14株黄花风铃木。当天上午,校友们在守正园里紧密配合,挥锹铲土、扶苗填坑。14株黄花风铃木树苗沿着步行栈道蜿蜒排列,为母校增添了绿枝,更见证了校友情谊。此外,为让活动办得更加有声有色,黄翠梅、汤秀芳、潘少均等三名校友捐赠了伴手礼、抽奖礼品等物资。
据了解,2001-2004年是中文系、外语系2001级271名学子在东莞理工学院一起走过青涩的岁月,在黄屋岭上一起追逐梦想的时光,成为了人生中宝贵的记忆。集体活动后,校友们恋恋不舍,在校道上、教室里……各处流连,边走边摄影打卡,追寻独家记忆,寻找往昔感动。
校友情:倡议筹组校友会 凝聚更多文传人
文学与传媒学院前身是应用外语系,于1993年5月成立,是东莞理工学院最早成立的六大系之一;1996年6月,应用外语系分拆成外语系和中文系;2008年6月,中文系调整为文学院,外语系继续向前发展;2016年6月,文学与传媒学院成立,文学院与外语系整建制并入新学院。据初步统计,文学与传媒学院现有校友逾八千名,他们在各行各业用心用力,在各自岗位发光发热。
文传学院党委书记阎江老师表示,应广大校友的热切期盼,为加强学院与校友联系,我们将根据《东莞理工学院校友会章程》,依法依规推动文学与传媒学院校友会筹组成立工作,搭建起沟通、互动、共享平台。
2003届校友张洁锋受邀参加了聚会活动。她在发言中表示,东莞市是文学与传媒学院校友人数最多、最为集中的地区,大家需要一个交流、分享与合作的平台;母院未来的发展,也需要大家的大力支持。希望大家把筹组文学与传媒学院校友会的讯息,传递给每一个文传人,积极响应邀约、协助开展筹备,尽早成立校友会。校友会成立后,将在母校校友总会指导下,更好地团结服务文学与传媒学院广大校友,为大家联络感情、加强交流、回报母校母院搭建平台。
据了解,本次返校聚会活动坚持节俭办活动的原则,经费使用量入为出、活动热烈隆重而不铺张浪费。与会124名校友同意,把聚会活动经费余款3065.6元捐赠给东莞理工学院教育发展基金会;不少校友还响应学校教育发展基金会的倡议,向基金会小额捐赠,用于支持文学与传媒学院各项工作。
撰稿:张友炳;初审:吴志强;复审:王思琦;终审:阎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