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博士沙龙:跨境学术流动中的“生态位”建构——国家留学基金公派访问学者经验分享

2025年9月18日,东莞理工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举办第五期博士沙龙,张放副教授围绕“跨境学术流动中的‘生态位’建构”主题,分享访学经验与感悟,学院教师积极参与,现场交流氛围浓厚。本次沙龙由叶永胜副院长主持。


张放以自身在英国苏格兰斯特林大学的访学经历为切入点,提出“学术生态位”概念,指出其涵盖学者在学术体系中的功能地位、资源利用情况,且随跨境流动发生动态变化。在英国访学期间,其学术生态位从国内本土研究者转变为国际协作者,而适应新定位需应对学科发展、技术改革与国际合作带来的挑战。

谈及访学优势,张放重点介绍了斯特林大学的学术资源。该校图书馆数据库丰富,学校还有心理学实验室、同声传译实验室等先进设施,为学术研究提供有力支撑。

在学术融入与协作方面,张放分享了自身参与的有效路径,如积极参加导师交流会、学术沙龙、跨学科研讨会;加入校内研究小组、参与工作坊,与不同国家学者交流等,这些都助力其从访客转变为合作者。期间,张放还在斯特林大学教学与教育会议上作关于中国留学生文化适应的报告,引发广泛关注,会后与该校教务处、学生处负责人深入交流。

访学成果方面,张放在此期间完成了省社科项目的前期报告、科技类学术著作中译英工作,还积极推动所在学院与英国多所高校的合作洽谈,如阿伯丁大学等,探索“3+1”“2+2”联合培养模式。

针对有意向申请公派访学的教师,张放给出实用建议:申请前需明确自身研究主题在国际学术版图的定位,优先选择学术指数高、与个人发展目标匹配的院校,详细了解目标院校标志性成果、与中国高校合作情况及目标导师研究方向与影响力,同时做好语言准备。申请过程中,要注重材料扎实度,把握国家、省、校各级访学项目节点。

在互动环节,教师就访学申报细节、国外生活注意事项、学术成果转化等问题展开热烈讨论。针对不同专业访学侧重点,张放结合自身外语专业及其所接触的中文、数学等专业案例,给出具体解答。

本期博士沙龙为教师搭建了交流跨境学术的平台,深入解读了“学术生态位”建构的内涵与实践路径,为有意向参与公派访学的教师提供了宝贵经验,也激发了大家对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的思考。郑坚院长总结时表示,鼓励教师走出国门、走向国际,学院将在区域国别研究、国际传播研究上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推动学院学术国际化发展。

图文来源:文传学院;初审:王思琦;复审:邓强;终审:叶永胜



    副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