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前世今生,
这里有诸子百家的卓越智慧;
这里可探索诗词歌赋的浪漫情怀,
这里可感悟文学人生的多元精彩;
这里有汉语的万年呢喃,
这里有汉字的千载书写,
这里有汉文学的创意表达,
这里有汉文化的大气从容。
汉语、汉字、汉文构筑中国形象,
走出去就是一带一路的中国情怀。
中国语言文学为校级重点学科。现有专任教师16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7人、博士12人。城市文化研究中心、岭南金石艺术中心(翰墨堂)、制造业产品文化创意设计中心、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城市语言研究中心为最具特色的五大研究与应用平台,出版发行城市文化研究专刊《城市文化评论》。文化与科技融合、区域文化的广泛参与为专业发展的最大亮色。
汉语言文学专业
本专业坚持“知行合一、立德树人”,立足汉语言文学的内在规律,培养道德情操高尚、人文素养深厚,具有较强写作能力、文献阅读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能够胜任科研、行政、教育、文化等部门相关工作的高层次人才。
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团队是广东省优秀教学团队,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10项、省部级科研课题30余项、横向课题年均到账经费150余万元。与暨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合作培养硕士研究生。2019年,本专业师生协助东莞市政府完成东莞自然村落历史文化普查工作,出版《全粤村情(东莞卷)》六卷,360余万字,建立东莞市自然村落历史文化资源数据库。
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应用写作等主干课程全部是省级或校级精品课程(含在建),有四年一以贯之的创意写作网络课程平台。2020年4月,2016级汉语言文学黄秋丽同学荣获东莞市第二届校园文学创作大赛一等奖。
汉语言文学专业主持承办“菡萏吐秀”读书报告会、“艺海拾贝”舞台剧大赛、“九鼎秦仪杯”演讲大赛等校级文化品牌,开设校外实习基地30余个,与多个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开展人才培养合作工作。
汉语言文学专业紧扣学校“知行合一,立德树人”办学理念和创建高水平理工科大学的发展契机,基于文学与传媒学院的优势学科基础,针对东莞打造“湾区都市、品质东莞”的实际需求,立足东莞,面向粤港澳大湾区,辐射全国,培养适应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社会声誉良好。
中文系杰出校友香杰新在东莞理工学院毕业典礼上致辞
中文系优秀毕业生徐恺宏、林家驹南京大学硕士毕业留影
人文科学实验班
本班教学改革坚持“知行合一、立德树人”,推进新文科建设,以拓宽专业基础、因材施教、优生优培、交汇融合为理念,以自学能力、创新素质和完整人格为目标,以小班制、导师制与国际化为抓手,致力培养勇于担当,具有较强创新潜能、团队协作精神和创业实践技能,善于学习和参与竞争,具备问题意识,视野开阔、勤勉上进、敢于超越,能在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从事文化教育、媒体创意、新闻出版、办公文宣、汉语传播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
依托优势专业,集中优势资源,吸引优秀学生,以学科群拓宽专业基础,因材施教,优生优培。主要特色:小班制——改变宣教制,突出研习法;导师制——改变粗放制,突出个性化;拓宽专业基础,突出学科视野;强调习惯养成教育,突出人文精神。
本班为学校首个人文科学实验班教学模式和管理模式改革试点;2013年获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资助立项;以小班制全面实施学业导师、课程体系改革、阅读写作实训等。
2014年本项目获松山湖高新区管委会协同创新人才培养实训基地支持,进行深度顶岗实习半年,一直持续至今;2014年获学校与日本长崎国际大学合作办学协议的支持;2015年本项目获得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高教)培育项目立项支持并获得校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18年与英国创意与艺术学院合作办学,推出本科生交流访学课程,硕士生申报课程。2019年8月,参与东莞理工学院美国匹兹堡校区暑期项目。
实验班有6个月的国外访学计划,有6个月的顶岗实习,有每天的晨练、早读、晚修。实验班定期开设电影沙龙、读书讲座、飞盘大赛、微信班刊等。班级活动有特色,学习气氛浓厚。学生参加创意写作大赛、读书活动大赛等屡获佳绩。
学生与家长青睐导师制。本科生导师制是实施和完善学分制的必要制度保证,是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实现因材施教和个性化培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措施。所有具有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的专任教师必须担任本科生导师。四年一以贯之的学习指导,师生共同成长。2020年,17%的学生进入国内外知名大学攻读硕士学位。
实验班紧扣“知行合一,立德树人”办学理念和创建高水平理工科大学的发展契机,基于文学与传媒学院的优势学科基础,针对东莞打造“湾区都市、品质东莞”的实际需求,把握“三区叠加”的重大历史机遇,培养能够胜任地方文化、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新文科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