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校地携手激活非遗文化 影像创作赋能乡村振兴

——新丰非遗焕彩篇影像纪实创作开拍

2025510日,新丰县文广旅体局与东莞理工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联合举行“双百行动之非遗项目+新丰味影像纪实创作行”启动会议,标志着校地深度合作的文化振兴项目正式拉开帷幕。新丰县文广旅体局、农业农村局、融媒中心代表,非遗传承人、镇村负责人及东莞理工学院师生团队共聚一堂,共商非遗保护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大计。

一、红色经验筑基,非遗焕新启航

今年4月的“红色闪耀新丰”影像纪实活动圆满收官。东莞理工学院师生团队携手新丰县各镇村,通过深入走访革命遗址、挖掘红色故事,创作出多部红色主题影像作品,并借助新媒体传播矩阵,让新丰红色文化“破圈”走向大众。该项目的成功为“非遗+新丰味”创作提供了宝贵经验。

新丰县文广旅体局党组书记、局长谭惠云在致辞中强调,此次项目将通过现代影像技术活化非遗技艺与地方饮食文化,助力“新丰味”品牌升级,推动文旅经济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新丰县政协原党组副书记、原副主席嵇春表示,希望围绕新丰讲好红色故事和文化传承,感谢莞工文传师生持续的双向奔赴。东莞理工学院文传学院党委书记阎江表示,学院将延续“红色闪耀”的校地协作模式,组织师生深入非遗村落,以无人机航拍、VR体验、短视频等创新形式记录传统文化,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专业力量。学生代表也表示将积极用青年视角讲好非遗故事,为文化传承注入新活力。会议期间,新丰县文广旅体局党组书记、局长谭惠云为学生代表授旗。


二、创新协作模式,共绘文化图景

会议明确了项目三大核心策略:

1.深度共情挖掘:师生团队将沉浸式体验非遗技艺,参与石角豆腐制作、记录大席水路歌传唱,学习沙田鹅醋钵的烹饪细节,捕捉镜头背后的匠人精神,让文化“活起来”;

2.数字技术赋能:师生团队将运用短视频、全景影像等多元载体打造“新丰味实验室”等新媒体账号,让非遗技艺在年轻群体中“刷屏破圈”;

3.校地协同发力:师生团队将依托新丰各镇村的资源支持与高校的专业能力,构建“文化挖掘—创作传播—产业联动”的全链条合作机制,推动非遗技艺与美食文化走进大众视野,不仅“看得见”,更“听得懂”“记得住”。

三、第二批选题分组揭晓,实践育人并行

项目第二批纪实创作选题涵盖非遗技艺、红色文化以及乡村振兴等多个领域,具体如下:

非遗申报类:《新丰龙皇宫出行》《沙田鹅醋钵》《大席水路歌》《石角豆腐传统技艺》等省级、市级非遗项目视频,聚焦传承基地与代表性传承人;

红色文化类:马头镇军屯村、湾田村、板岭下村等地的“红色文化+乡村振兴”主题创作;

乡村振兴实践类:马头镇中心小学的校园文化、东莞理工帮扶成果,以及梅坑镇华溪村伯公山泉企业发展历程等;

45名师生将分为10组深入实地调研,形成3-7分钟的短片成果,并通过多媒体平台展播,扩大新丰文化影响力。同时,该纪实创作活动将为高校实践育人开辟新路径,助力学生在田野调研中汲取基层智慧,实现专业成长与社会责任的双向提升。

四、成果惠及未来,书写乡村蝶变

此次“非遗+新丰味”影像纪实创作行,既是红色文化传承的延续,更是校地合作赋能乡村振兴的创新探索。未来,新丰的文化瑰宝与乡村故事将在镜头中永恒闪耀,为新时代乡村蝶变书写动人篇章。

撰稿、初审:钟美龄、王思琦;复审:于蓉;终审:阎江



    副菜单